智慧安防對于智慧城市發展有沒有幫助
天網工程的構建使得城市的監控點不斷增加,攝像頭的覆蓋率不斷提高,人們的城市生活、工作得到了更牢靠的保障。而與經濟發達的城市相比,農村的基礎安防設施較為薄弱,如何打造“平安農村”、保障農村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成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。在這種背景之下,以縣、鄉、村三級綜治中心為指揮平臺、以綜治信息化為支撐、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的雪亮工程順勢而出。
今年年初,雪亮工程再度寫入中央一號文件,文件第六條第三點明確指出:要完善鄉村治理機制,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,持續推進平安鄉村建設。加強鄉村交通、消防、公共衛生、食品藥品安全、地質災害等公共安全事件易發領域隱患排查和專項治理。加快建設信息化、智能化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,繼續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。
再度寫入中央一號文件,雪亮工程對社會的影響和作用已經不容置疑。2018年6.21中央政法委針對雪亮工程建設前期工作的總結顯示,全國已建成省級信息資源交換共享總平臺18個、省級綜治平臺20個,所有省級單位、353個地市級單位實現了綜治與公安視頻資源的互聯互通。
雪亮工程建設現狀:現實與理想存在差距
從定義上來看,雪亮工程是以縣、鄉、村三級綜治中心為指揮平臺、以綜治信息化為支撐、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、以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為重點的“群眾性治安防控工程”。因為“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”,所以稱之為雪亮工程。
雪亮工程主要是針對農村地區治安防控的監控項目,旨在通過三級綜治中心和指揮平臺,將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縱向下延至縣、鄉、村,同時利用系統拓展在安防、社會治理、智慧交通、民生服務、生態建設等領域的應用,通過建設各類視頻監控點,實現治安防控“全覆蓋、無死角”。
如此看來,雪亮工程是針對農村安防建設的群眾性工程,有助于構建城鄉一體化的新型城市治理格局。但較為遺憾的是,截止目前為止,雪亮工程在農村建設的廣度和深度仍和理想有一定差距。
從廣度上來看,雪亮工程的實際建設仍停留在地市級、城區街道、經濟發展好的鄉鎮,而對于經濟發展極度落后、地形偏僻的鄉村地區,進展并不容樂觀。以雪亮工程的部署和響應過程來看,雪亮工程主要通過在鄉村主要路口、人群聚集地建設高清攝像頭,并以固定視頻監控、移動視頻采集、視頻聯網入戶、聯動報警系統為基礎,利用農村現有電視網絡,將公共安全視頻監控信息接入農戶家庭數字電視終端,從而實現縣、鄉鎮、村三級綜治管理。但需要指出的是,對于那些經濟發展極度落后、地形偏僻的的鄉村地區來說,其基礎設施薄弱、監控基礎也基本處于空白。對于這些地區來說,雪亮工程的建設不僅僅是安裝攝像頭那么簡單,在此之前,還必須完善該地區的視頻網、公安網等多項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。
且雪亮工程的建設對當地的電力、網絡、攝像頭、環境等都有一定要求,但在大部分經濟不發達的縣鄉鎮,并不能完全具備上述要求。
從深度上來看,雪亮工程的核心是群防群治,發動群眾一起看監控,參與到社會治理中,而實際項目建設仍以增設點位為主,為公安、政法等機構增加智能化應用平臺,群防群治內容很少甚至沒有,這與雪亮工程的初衷背道而馳。
雪亮工程建設三大難點:壓力大、難度大以及群眾意識薄弱
“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”,這句話用來形容雪亮工程的建設成果或許太過于苛刻,但不可否認,雪亮工程的現實進度的確與規劃中的進度部署存在較大的差距,而造成如此現狀的原因在于以下三大難點:
●政府財政壓力大。表面看來,雪亮工程由全國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牽頭建設,但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工程項目85%是由各地公安局、各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,15%是由各地政法委、各地智慧城市建設辦公室負責的。雖然政府加大投入了雪亮工程,但是對于縣市級政府來說,雪亮工程是一件耗時、耗資、耗力的工程項目,除了建設前端攝像頭以外,包括后端支撐平臺的網絡、存儲備份、應急報警、監控中心等,都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支持,前期建設將給地方財政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。據不完全統計,2018年我國安防監控、雪亮工程、平安城市類項目總數為3559個,其中雪亮工程千萬級以上的項目占據到近1/3,也就是說,2018年雪亮工程千萬級以上項目超過一千個,總投資額超過百億元。對于政府來說,這并不是一筆小數目。
此外,由于縣鄉鎮不夠集中且面積遼闊,運維投入方面相比城市增大,甚至網絡覆蓋等因素也導致后期運維成本增加,政府財政壓力也隨之增加。
●施工整合難度大。部分前端位置偏遠,取電、布線難度都比較大,整個工程下來施工費占比高,能建設的內容相對就比較少。且雪亮工程是由政法委、公安局、綜治辦一起規劃實施完成,對于有些已建設的系統需要整合,又要涉及到城建等單位,多單位協同合作導致雪亮工程實施緩慢。
●群防意識薄弱。對于部分還沒有建立起群防意識的居民來說,他們對“雪亮工程”并不了解且不太關心,這使得雪亮工程建設的報警終端、信息發布等系統無人問津也就失去了意義,同時他們也缺少對設備的保護意識,從而增加了后期運維的成本。
除此之外,基層工作與現代化管理環境存在差距,人員數量配置不足,導致群防群控落地難;社區網格化管理與雪亮工程前端網格化建設與管理不匹配,不規范,導致存在監控死角等問題的存在,都是雪亮工程建設中的不利因素所在。
因此,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當前雪亮工程將繼續維持建設城區化、信息采集投入占比高的特點。
雪亮工程發展趨勢展望:聯網共享將成主旋律
但與天網工程、平安城市不同,雪亮工程是號召地方政府與企業、群眾合力來建設,產生利益以后再與相關各方分享。在這種背景之下,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已經紛紛加入了雪亮工程的建設隊伍當中。而在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,不少企業立足智慧社區建設,把社區“雪亮之眼”建設當做雪亮工程在城市綜合治理的切入點。
在社區“雪亮之眼”的建設中,在實現社區的數據采集、數據融合和數據使能基礎上,企業先后推出了社區基層警務實戰的整體方案,該方案包括主打“全量接入”、“一標六實”、“數據可視”等符合公安實戰和社區管理功能的多維立體管控平臺,繼而對社區多維數據進行監控,實現打擊犯罪、預防火災、老幼關愛等的應用落地,從而實現對小區的全面、人文化治安管理。
而由于當前雪亮工程建設并沒有標準的建設方案,各地仍然是根據自身的需求情況實際設計和建設,按照上述分析,可以預見未來仍不會有大的改變。但政府、地區以及企業可以從以下三點入手,促使雪亮工程建設的價值最大化。
一是可以依托于當地已建內容作拓展和延伸,不浪費過往投資;二是可以針對當地治安、治理的痛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建設,比如流動人口大,可以著重建設人像卡口、人臉系統。人口居住集中,可以加強重點區域防控和社區建設;三是在資金充足的地區可以適當做一些“亮點”,加強公眾服務。
展望未來,在雪亮工程 的初級部署工作完成后,聯網共享將成為“雪亮之眼”建設的主旋律。不管是橫向各部門系統的數據共享、業務聯動,還是縱向貫通省市縣鄉的多級管理應用,都是當前設計階段必須要考慮的問題。因此在頂層設計方面要采取面向服務的開放式架構,確保各系統的互聯互通。網絡建設中,應在保障網絡安全的基礎上,統籌各網域間的數據互通共享,加強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。
- 上一篇:沒有啦
- 下一篇:數字監控系統和模擬監控系統有什么區別? 2019/11/18